红六军团长征一过黄平。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重点进攻中央根据地。面对蒋介石的重兵“围剿”,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秦邦宪),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德国人)负责军事指挥,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和消极防御方针,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屡战失利,根据地日益缩小。
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为减轻中央根据地压力,电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根据地,到湖南中部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新的根据地,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行动。中共湘赣省委、湘赣军区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以任弼时为主席,萧克(军团长)、王震(军团政委)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领导红六军团转移。8月,红六军团9700多人从江西遂川县出发开始西征,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红六军团在西进中,由于受到敌人重兵前堵后追,不能开往湖南中部,遂改向贵州进军。9月19日进入贵州,20日攻占黎平县城,22日进入剑河县境,29日进入台江施洞口,30日进入黄平县谷陇区山凯乡斑鸠寨,当日驻谷陇。10月1日,红军由谷陇出发,经黄泥、青塘、翁勇、摆稿到新州区的黄飘乡,由屯上转东北行进,经李山寨、大冲到东坡乡。在东坡的茶亭坳击溃国民党黔军一个营,与施秉方面来的另一路红军会合,连夜向旧州古城进击。经歇气坪、桃花坪,进入罗朗乡的韩家院、马槽井、太翁堡,10月2日凌晨,先头部队攻克旧州城。当天,红军在旧州仁寿宫召开了各族群众大会(济贫大会),宣传革命真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动贫苦农民,扩大红军队伍,最后焚烧封建地主的地契,将没收豪绅地主的资财分给劳苦群众。10月3日,红军离开旧州经红梅乡和松洞乡的对垭坡、凉风坳、半边庆,当晚先头部队到达瓮安猴场。红六军团在黄平县历时三天,横穿全县四个区八个乡一个镇,足迹总路程在110公里左右。
红六军团在猴场,一面休整和进行向西北强渡乌江的准备,一面大力开展政治宣传和打富济贫活动。此时,西北面乌江守敌战斗力较弱,有利于红六军团打过乌江去开展活动。过了乌江还能向东北前进,再由思南东渡乌江与红三军会合。然而“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仍只希望红六军团到湖南中部找个落脚点,故坚持不同意红六军团向西北强渡乌江,于10月3日14时和4日3时、12时30分,连续向红六军团发出3次电令:绝对不可再向西北转移,迅速依军委电令,向铜仁以西、乌江以东之江口前进。
红六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电令,放弃向西北强渡乌江的计划,于10月5日从猴场调头东进,经新川松坪、余家嘴、上高梁坪,离开瓮安县境,再走余庆、石阡,去江口。在石阡甘溪走进敌军重兵包围圈,遭到重大损失。先头部队400多名指战员为掩护军团主力突围,在困牛山与敌人激战数昼夜,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英勇献身;100多名战士宁死不屈,集体跳崖,壮烈牺牲;十八师师长龙云受伤被俘,惨遭杀害。红六军团奋力突围后,又经过10余天苦战,于10月24日与前来接应的红三军(27日遵照中央指示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在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自此,红二、六军团结成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和进一步发展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中央红军长征二过黄平。1934年10月初,蒋介石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红军的重兵推进到中央根据地腹地。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向湘西转移。10月中旬,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8.6万多人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犯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行动。在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到3万多人。此时,蒋介石察觉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立刻调兵遣将,等候红军到来。在这紧急关头,中央负责人于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毛泽东的主张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肯定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正确意见,作出《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定》,明确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军委为了充实战斗部队,紧缩机关,还下令撤销了八军团,并入五军团,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同志任司令员,陈云同志任政治委员,叶剑英同志为副司令员。黎平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成两路纵队西进(一军团、九军团为右路纵队,三军团、五军团和军委纵队为左路纵队,四个军团如抬轿子一样将党中央和军委机关从四个方向挑起长征)。两路纵队于12月18日从黎平分几路向西进发,继续长征。12月19日至23日,右路纵队经锦屏、剑河、三穗、镇远、施秉等地直抵余庆县江口,左路纵队先后占剑河、台拱(台江)革东等地域,12月25日,由台江县的施洞口和革一两地同时进入黄平县境。
首先进人黄平的是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共分两路:一路由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率红五师从台江县的革一渡过清水江进人黄平县谷陇区山凯乡岩门司、马海一带,经加巴牛场、谷陇岩鹰屯,向南到翁满(翁坪)、重森(重兴),翻越海拔1356米高的冷屏山,到新州的周家山、李家院、高榜田,直抵县城南面的马场街、灯草哨一线阻击黔军王家烈部。另一路由台江的施洞口经施秉平寨进人谷陇山凯的斑鸠寨,经王坳、鸡叫坡、脚板坳到达谷陇大寨。当天因谷陇赶场而采取智取的方式占领谷陇,后续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在谷陇暂住一晚,先头部队然后又分兵两路行进。一路往北经克麻、城溪、西江进入施秉县境白洗乡(今杨柳塘镇),一路沿谷陇到新黄平(县城)的大道行进,经黄泥坡、青塘、翁勇到黄飘乡。26日清晨到黄飘,于黄飘新庄又分三路奔袭黄平县城,一路从新庄、摆街营进攻尖山坡、金塘坡;一路从东坡乡的老虎坳下十里桥沿湘黔公路进到县城东猫耳头、大田坎一带;一路则由尖山坡、胡家院转至县城的后街。
红三军团前锋红十团、红十一团主攻尖山坡,军团长彭德怀亲自指挥,指挥所设在摆街营。26日上午黔军凭借有利地形和工事阻击红军,红军正面进攻受阻,中午重新部署,采用中路主攻,东、南、北三面夹击的办法攻打黄平县城。中路仍由红十团、十一团主攻尖山坡,南面由红六师十六团和十七团绕道胡家院、李家院、五里墩包抄县城南部敌军退路,东路由红十二团和红十八团攻击县城东部五里桥到猫耳头、大田坎一带。北面由施秉赶来增援的红一军团第二师从龙塘上架梁坡,经石关至白水台、龙洞塝一带进攻县城北部。晚7时许,南、北两路均绕道出现在毛栗园、半河、龙洞塝一带山头上,黔军顿时惊惶万状,中路和东路红军再次发动猛攻,早已军心大乱的黔军立即全线溃退,晚10时红军顺利攻占尖山坡。
12月26日晚,红军与王家烈部杜肇华旅激战于县城四周,晚12时,红十团、十一团向县城发起总攻,分别由三里湾、梅花五角攻入东门,红十六、十七团由后街、下水关攻破县城,红十二、十八团由猫耳头、大田坎攻入县城。同时,从施秉迂回架梁坡的红一军团二师,占领石关、龙洞塝山头,城内黔军乱作一团,迅速开南门、西门向崇仁方向逃窜。27日凌晨攻克黄平县城。随后先头部队兵分三路向老黄平(旧州)急进;一路由红四师出西门,经望城坡、吴家塘、万丈坳、杨角岭,抵五里冲、冷水河,达旧州古城的后街;一路由红二师出北门,经坛子窑、窝田、燕子窝、老店子、绿葱岭到罗朗太翁堡,然后翻梨树坳下七里冲至旧州古城东门,于12月27日深夜占领旧州古城。
红军先头部队攻占黄平县城后,中央机关、军委纵队于27日凌晨进驻黄平县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政军首长分别进驻县城罗家巷、财神庙、川主庙等寺庙或地主宅院。28日下午,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离开县城沿古驿道向旧州进发,当晚陆续抵达旧州古城。红五军团随即进入黄平县城。30日,红五军团最后撤离黄平县城。
在红军攻打尖山坡时,由重安方向增援的黔军部队在灯草哨一带遭到早已等候多时的红五师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团的顽强阻击,致使黔军无法增援县城。为红军攻下黄平县城提供可靠保障,但也付了重大牺牲。经过顽强反击,将黔军压制到马场街、梯子岩、黄猴以南的榔木哨至重安江地区,红军攻下县城后,黔军全线溃退。在党中央和军委机关进入黄平县城后,红五师三个团成为县城南面的重要屏障。党中央和军委机关撤出黄平县城赶往旧州后,红五师陆续撤出重安方向警戒。分三路向上塘、瓮安方向前进。红十三团由水庆、黑窑塝一线沿红四师进军路线向旧州南部地区转移。红十五团由马场街,经崇仁乡张洞、仁里、打洋河、泡木冲、干溪,沿红梅乡峰岩、三角冲、下木江,至么罗窑上与十三团汇合。红十四团由榔木哨、章卞、小阳、桠口寨、重拜、泥巴寨、滥泥沟、龙洞河直逼上塘。在党中央和军委机关驻旧州时有力保障了旧州西南部的安全。12月31日,党中央和军委机关撤出旧州往猴场方向,红五师十三、十五团迅速由上塘碗厂,沿那岔河而上,十四团经上塘直抵瓮安岚关,三个团在岚关汇合后直捣瓮安县城。
右路纵队于12月26日攻占施秉县城之后除大部直捣余庆外,有三路红军进入黄平县境:第一路由湘黔公路进入黄平县东坡,经十里桥、五里桥进入县城东门;第二路由施秉新桥附近往西北进入东坡的黄野,经罗朗的高溪、桃子冲、太翁堡到旧州镇;第三路由黄平金坑(1941年划入施秉县)沿舞阳河边,经印地坝、龙王阁、川心堡、白纸桥进人旧州。红军先头部队于当天(27日)继续前进,经红梅到松洞宿营,28日进瓮安县境老坟嘴。
左纵队在黄平旧州又兵分左右两路:右路红一军团二师、军委纵队、中央机关、红五军团,进军目标直指瓮安县猴场(草塘)乌江江界河渡口;右路靠左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为前锋,经红梅、松洞进人瓮安县境,再经蔡家湾到老坟嘴。右路靠右以红五团为前锋,经石牛、岑坡、深沟到浪洞,再沿河经温水塘至老坟嘴与红四团汇合之后,经观塘、擦耳岩、合水坝、陈家寨、金竹庄,于29日占领猴场。经下司街、宋家湾、倪家寨、木老坪、钵上、贾家坡、天文、白水、岩头、花龙口,于31日抵达乌江江界河渡口南岸老街、犹家坝一带。红六团随党中央和军委纵队等后续部队沿此路线直达猴场,猴场会议胜利结束后,经江界河渡口渡过乌江,直捣遵义。
左路红三军团三个师,进军目标直指瓮安县城、开阳县乌江茶山关渡口。三军团主力又分左右两路由旧州向瓮安方向前进,右路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率领下,以四师十团为前卫,军团部随六师经松洞进人瓮安县境。12月28日下午,红十团先头部队经蔡家湾、老坟嘴、木孔、深溪沟到达垛丁关。以一个小分队迅速抢占关口对面山头,用机枪向关口猛烈射击;以一个小分队迂回到关口后山,出其不意冲进关口。敌不堪一击,纷纷溃逃。红军攻下垛丁关后,经马家寨、洗马塘向瓮安县城进发。是日夜,进至黄泥凼,与平越(福泉)、瓮安余庆、黄平四县‘民练”区指挥王玉衡部增援垛丁关防务的民团前卫排遭遇。民团前卫排一触即溃,后属部队200多人听到密集枪声不战自散。红军继续沿磨石坡、堰平、打石冲,于12月29日拂晓,在浓浓大雾中兵临瓮安城下。团侦察排迅即夺取敌军前哨。二营和团机枪连快速抢占县城东郊塔坡制高点,居高临下向城墙、碉堡守敌进行猛烈俯射,并断其后路。一、三营奋勇直攻城门。激战一小时许,敌军弃城而逃。红十团于12月29日晨攻占瓮安县城。30至31日红三军团四师、六师在军团长彭德怀指挥下进驻瓮安县城,有力保障“猴场会议”的顺利召开。
1935年1月1日,红四师继续前进,经银盏、杜仲河、前川、养马。左路红五师十四团由上塘到岚家关和十三团、十五团沿旧州到贵阳古驿道经波洞、上塘板桥、在碗厂顺那岔河进入瓮安县茶叶河、岩底到兰家关,再过艳山红,与三军团四师、六师进驻瓮安县城。于1月2日在中坪再分两路进军:一路向西经柏香寨、茶坪,进抵开阳县花梨;一路向北进抵开阳县清水口渡(清水江汇入乌江处)。3日渡过清水江进抵乌江茶山关渡口。后续部队沿此路线前进。红五师在瓮安县城多驻1日,以吸引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
31日,红一军团二师进至木老坪及其东北地域,并侦察江界河的渡河点;军委纵队干部团及第一梯队进至猴场,二、三梯队及政卫团于1月1日八时至十二时离开现驻地,经梭洞开至老坟嘴地域。
红五军团作为后卫部队,于12月26日进入黄平县境,沿中央红军路线于27日进入谷陇地区,28日军委纵队撤出黄平县城后,立即赶往县城。30日,五军团离开县城抵达旧州。红五军团在黄平县城前后三天,完成了红八军团67团并入红五军团37团的“黄平整编”。31日至1日沿红二师路线陆续离开旧州向瓮安方向前进。
红五军团转战三过黄平:1935年3月中旬,刘伯承率领的红五军团从瓮安转战黄平西堰乡一带,并在西堰和洞沟歼灭了盘踞在八角顶堵截红军北上的国民党王家烈部一个连的顽敌。红军还在洞沟以北一公里处的崖壁上写下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倒贵州军阀王家烈”等标语。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回忆说:“我军在遵义几次寻战,敌却小心防守。三月,我军便自遵义西进,占仁怀,由茅台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敌人料我将北渡长江,大为恐慌。连忙在川黔滇边界大修碉堡,企图封锁围歼我军。但我军却突然由川南折回贵州,在茅台附近四渡赤水河,除留一支小部队牵制敌人外,其余急行军通过枫香坝,南渡乌江,直逼贵阳,并且分兵一部东击瓮安、黄平。”
红二、六军团长征四过黄平: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2万多人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县出发,开始长征。在渡过灃水,突破沅江封锁线后,转战湘黔边。1936年1月9日至12日先后占领贵州江口、石阡,准备在这一带创建新根据地。此时,蒋介石以“追剿共军不力”之名,撤销王家烈贵州省政府主席职务,改编第二十五军(黔军) ,大部调离贵州,委任亲信吴忠信为贵州省政府主席,留下嫡系部队薛岳、郝梦龄等部,令顾祝同坐镇贵阳指挥,防止红二、六军团在湘黔边创建根据地和返回湘鄂川黔根据地。同时,加紧“围剿”部署,调集92个团兵力,在四周形成了包围圈,妄图歼灭红军于乌江以东、铜仁以西地域。
1936年1月20日,红二、六军团从石阡出发,在突破国民党军“龙溪封锁线”后,兵临瓮安县境。1月22日,红二军团四师十一、十二团各一部在龙溪湖广官山、四川官山、茨桑坳一带阻击余庆方向增援的敌二十三师,敌人从早到晚发起多次猛攻,虽然损失较大,但仍牢牢固守在阵地上,保证了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人员安全通过龙溪向瓮安猴场方向前进。23日,红六军团六师一部进入龙溪南部,担负接替十一、十二团向余庆警戒的任务。四师十一、十二团撤出阵地,向瓮安猴场进军,其一部由龙溪南官山一带,沿滥泥关、牛场嘴、白果冲进入黄平县西堰乡西堰、洞沟、清池一带,向猴场前进。24日继续进军抵达瓮安县城。23日下午红六军团六师十七团接替完毕,继续向余庆方向警戒,掩护红六军团安全通过,其余部队经猴场进至瓮安县城。24日,十七团撤出阵地进入瓮安县境。25日,十七团进抵瓮安县城。随后,红二、六军团从瓮安、平越兼程急进,渡过清水江,直逼贵阳,绕袭修文,赶赴清镇鸭池河渡口渡过乌江,占领黔西、大定(大方)、毕节,进入川黔滇边广大地区,顺利完成战略转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