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计划”向“新”行

发布时间: 字体:

清晨,群山环抱的黄平县重安镇塘都村绿树掩映,天朗气清。64日,71岁的绣娘廖秀英匆匆吃完早饭,便挎着装满绣布、绣具的竹篮赶往村里的手工技艺传习工坊,去奔赴一场美丽聚会

今天是工坊聚会的日子。

廖秀英来到工坊时,老搭档廖阿胆已经提前就位。廖阿胆虽然比廖秀英小了10多岁,但对亻革 家刺绣和蜡染的热爱,让她们有了更多共同话语。

从竹篮里拿出针线,摊开绣布,两人很快沉浸在刺绣的世界里。

平常在家,逮着空就绣。

动作麻利点,三四个月就能绣出一套精美衣服。

两人一边飞针走线,一边唠着家常。

不一会儿,其他姐妹陆续赶来,工坊里瞬间充满了交流切磋技艺的氛围。

工坊展柜里,蜡染制品、民族服饰、刺绣绣布、手提包等精美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大家说着亻革 家话,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新创的服饰花纹样式、大小尺寸。

在塘都村,这个由“50“00组成的女性联盟——“亻革 家手工技艺天团,规模正在稳步扩大。

2023年,在黄平县民宗部门的支持下,塘都村手工技艺传习工坊应运而生,成为亻革 家手工技艺天团姐妹们施展才艺的重要场所。她们制定了传承创新亻革 家刺绣、蜡染技艺,助推增收致富的美丽计划,并决定每月举行1工坊聚会,推动美丽计划而行。

亻革 家刺绣传承悠久,其蜡染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00村妇联主席杨伍妹临时为记者当起了翻译

杨伍妹从黄平县野洞河镇的白仓村嫁到塘都,同为亻革 家人的她,跟着婆婆学习刺绣,凭着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天赋,对这份古老手艺有了一份创新的理解和感悟。

杨伍妹不仅是传承者,还是组织者。在她的组织下,每月一次的工坊聚会,成了姐妹们探讨、切磋刺绣、蜡染技艺的美丽聚会

老人们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寄托,精力愈发旺盛;年轻人跟着长辈学手艺,找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美丽聚会实现了老带新、新促幼的亻革 家手工技艺文化接力。

伍妹,快来帮我看看,我写的这个介绍我们亻革 家传统服饰的文案,还有需要修改的吗?另一边,“00李春妹正在忙着塘都村视频公众号的拍摄事宜。

李春妹是土生土长的塘都村人,2024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村发展,现在是村里的会计,也是塘都村新媒体公众号的负责人。

2024年大学毕业后,李春妹在北京实习。

这年夏天,T”火爆出圈,李春妹受邀去参加走秀。

当她和姐妹们身着亻革 家盛装登上T”舞台时,精美的服饰令现场观众惊艳不已,纷纷点赞。

正是从那时起,李春妹坚定了回家乡发展的决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亻革 家文化。

工作之余,李春妹和杨伍妹把亻革 家文化和手工艺品通过视频公众号、直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效果。

如今,塘都村亻革 家手工技艺天团新老交融,人才济济,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80绣娘廖文珍敢闯敢拼,从学校食堂阿姨变身为亻革 家服饰店的老板。

在她的服装店里,挂满了亻革 家服饰和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

14年来,靠着一手绝活和诚信,廖文珍的亻革 家服饰产品订单一路攀升。

以前给娃们打饭,现在给亻革 家文化打call廖文珍笑着说。

……

塘都村的美丽计划在继续,亻革 家手艺人在坚守。

设计顾问、宣传专员、运营总监……塘都村亻革 家手工技艺天团的姐妹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指尖上的技艺变成致富密码,让美丽计划蝶变为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