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小切口” 优化服务“大民生”

发布时间: 字体:

             社会救助“小切口” 优化服务“大民生”

今年以来,黄平县民政局紧盯社会救助领域堵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集中整治工作,通过业务培训、摸排问题、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优化社会救助服务,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切实规范社会救助管理体系,确保困难群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由“了解”到“吃透”,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坚持加强理论与业务实操并重,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各项政策开展全面解读,针对救助审批流程中的难点、易错点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力求对政策条款执行不打折扣,理解政策关键点,把好“准入关”,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经办人服务能力和责任意识。今年以来,深入乡镇、村(居)指导32次,召开业务培训2次,培训50人次。
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摸排问题线索。通过大数据比对、入户核查、群众举报等方式,对全县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对象开展排查,规范做好动态管理工作。同步开展数据比对核查,联动公安、自然资源、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通过大数据交叉比对救助对象车辆、房产、经营注册等信息建立异常数据预警台账,对疑似问题对象逐户复核、认真研判,及时动态管理。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困难群众1.64万户,发现问题1例,清退不符合条件对象3人,追回资金0.61万元。设立专项整治举报热线,做好信访问题处置。梳理整理社会救助信访平台、12345热线等各渠道来件来访台账清单,累计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6件,已办结11件,其余5件正在有序推进。
从“指导”到“监管”,强化救助制度监管。对辖区内6个权限下放乡镇,坚持“一季度一督导”,实地检查乡镇救助工作档案,入户抽查新增低保对象,确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接得住、管得好”。严格落实社会救助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或特困供养救助)备案制度,对全部备案对象进行入户抽查,进一步防范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中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违规问题。强化公开公示制度落实,在县、乡、村公示栏做好救助对象名单及资金发放情况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挤占、挪用、截留救助资金,或采用虚报、伪造等手段骗取救助金的,严肃追究责任。今年以来,检查乡镇救助工作档案98份,抽查新增低保、特困对象78人;开展入户抽查备案对象44户110人,实现备案对象全覆盖;全县11乡镇155村(居)公示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