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黄平:写好“林文章”,铺就“绿富路”

发布时间: 字体:

“守着青山过穷日子”到“富了林农、绿了群山”,如今,贵州黄平逐步实现“绿色颜值”与“金色价值”共赢,当地将丰富的森林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筑牢绿色根基,护好生态底色。扛牢“管绿”职责。各级林长贯彻落实贵州省总林长令《(2025年第1号令)关于全面深化“三绿”并举高质量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令》和黔东南州总林长《(2025年第1号令)关于坚决守护绿色家园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令》,各级林长持续开展常态化巡林工作,持续巩固“林长+护林员”网格化管护模式,全面压实全县1418名护林员巡山护林责任。严格落实“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加强林地、自然保护地用地审批及批后监管;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做好涉林领域森林和草原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今年1月以来,共办理采伐证244植物检疫证书59

做强产业链条,释放集群效应。黄平县森林覆盖率61.93%;林业用地面积160万亩,森林蓄积692万立方米,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规上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泓鑫木业、升发木业等重点木材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形成完整生产、销售体系。借助资源优势,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构建以木材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通过做大做强林业产业,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驱动林下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深挖森林资源禀赋,创新探索林下复合种植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劲产业动能。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有机结合树种结构调整试点等项目,在谷陇镇谷陇、青塘等村创建3000余亩老油茶林改造+新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并探索油茶林下套种太子参、黄精等中药材模式,实现“一亩变两亩”的高效利用。今年以来,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完成4.8万亩,产值达1.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