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多举措”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 字体:

古树名木是镌刻着岁月年轮的绿色文物,是传承千年文明的“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记忆,更是大自然馈赠的无价珍宝,在生态平衡、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与景观营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黄平县以守护绿水青山为使命,多措并举筑牢古树名木保护屏障,让这些“活文物”焕发新的生机。

黄平县林业局立足县域实际,建立专业化管护机制,选派专职人员统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毯式资源普查,通过实地勘察、数据采集、GPS定位等手段,全面摸清古树名木“家底”。目前,全县已完成2754株古树名木的身份认证与建档工作,并为每一株古树挂上专属“身份证”,详细标注编号、种名、学名、科属等信息,实现“一树一档、专人管护”,确保每一棵古树都能得到悉心照料。

针对生长衰弱或受损的古树,黄平县坚持“一树一策”的精准治理方案。林业专家团队深入调研每棵古树的生长状况,制定个性化复壮方案,综合运用树冠整理、有害生物防治、地下环境改良、树体支撑加固及损伤修复等科学手段,助力古树重焕生机。截至目前,黄平县已累计投入27.17万元专项资金,成功完成36株衰弱古树的复壮修复工作,并对4株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进行应急除险,让这些“绿色寿星”重展盎然生机。

为防范人为破坏等外部威胁,黄平县充分发挥“林长制”统筹协调作用,构建“护林员+”网格化管护体系。组织护林员对全县古树名木开展常态化巡查监测,实现管护责任到村、到人、到树。同时,在100个重点点位安装高清监控设备,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掌握古树生长动态,确保管护工作无死角、无盲区。

在强化管护措施的同时,黄平县还积极构建全民保护格局。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宣传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文章、LED显示屏滚动播放保护标语、发放宣传手册、设置主题展板等多样化形式,全方位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此外,充分利用赶集日、民俗节庆等群众聚集的有利时机,开展现场宣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已累计发放宣传手册600余份,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