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倒计时!最全“收心”指南,教师、家长、学生请查收!| 快乐寒假⑦

发布时间: 2022-02-17 14:33 字体:[]

滴答!滴答!

开学的脚步逐渐逼近


情绪低落、心慌意乱

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

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脑藕断丝连

和电视依依不舍,和手机形影不离

………

这些“开学综合征”

你的孩子中招了吗?



假期综合征

常见症状:困倦乏力、情绪低落、上课走神、记忆力减退、心烦意乱、学习效率低下

病症分析:进入假期后,孩子会变得非常放松,他们会肆无忌惮地睡到自然醒,生活起居无规律;全身心沉浸在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球场竞技、逛街游玩中,导致生活节奏被打乱,运动减少,人际交往缺失。

在开学前,家长又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整,孩子突然进入规律的上学状态后,身心都无法适应,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开学在即

今天小编就给各位师生家长

送上这份最全“收心”指南

赶紧收藏用起来



教师必读指南
四个方面帮学生“收心”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其实,在“收心”教育中,教师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开学期间的教育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身的教学成绩。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收心”教育:


01

以身作则,率先“收心”


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精神抖擞,给同学们做榜样。教师自身要“收心”,率先从假期状态中调整过来,这样才能带领孩子们告别“开学综合症”,在新学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02

检查作业促“收心”


大部分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假期作业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讲评、有总结。否则,一些学生将养成应付假期作业的习惯。


开学后,教师要将学生的作业一一批阅,共性问题课堂上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要求学生将错题逐一更正,这不仅使学生纠正了错误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能使学生潜下心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03

开展活动助“收心”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收心”教育,让学生了解收心的意义与方法,知道所在学校、班级、团队的奋斗目标,使学生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开展一些假期收获汇报会、励志故事会、主题征文、即兴演讲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04

精彩课堂引“收心”


开学初,教师课堂教学最为关键,教师要精心备课,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发放之际,为每位学生写下心灵寄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家长必读指南
做“收心”教育的先行者


假期里,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习惯。为此,“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


临近开学,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01

掌握“收心”时间


“收心”最好选在开学前一周进行。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再让孩子们安排耗时耗力较多的娱乐活动,提醒孩子保持精力,逐步从散漫的玩乐状态进入学习状态,并找回上学时的良好习惯。


02

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


开学前,要按照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家长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03

落实到知识学习上


在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家长们不用给学生们布置太多学习任务,在完成假期作业的基础上,可以拿来下学期的教科书进行预习。


此外,还可以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止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04

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近期频上热搜的谷爱凌等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某电视剧的观后感想,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05

与孩子讨论新学期打算


开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下新学期的打算。在交谈中家长可以让孩子总结自己上学期做得好的地方,新学期有什么打算,还可以问问需要提供哪些帮助。此外,还可以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学生必读指南
学业上别“欠账”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顺利通过开学过渡期最为关键,只有及时“收心”并排解开学前的焦虑,才能思想上不掉队、行动上不落伍、学业上不欠账,更好地跟上新学期进程。


因此,学生只有做“收心”主动践行者,才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试试从四个方面主动“收心”。


1

调节生物钟


假期里,很多同学因为观看电视剧、使用电子产品而熬夜,晚睡晚起,导致生物钟错乱。开学前必须调整,要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开学前三天,不要因为作业“欠账”而“开夜车”。早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


2

备齐学习用具


开学前,要购置工具书、教辅资料等必要的学习用具。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准备学习和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要自己将衣服、鞋帽等洗刷干净,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




3

转移注意力


多数学生假期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直至开学前仍对电视节目和游戏意犹未尽。此时,要学会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模糊,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作业完成后,可以复习旧知识,预习新学期知识,读读书,以此进行开学前的热身。


4

温故而知新


要“温故知新”,如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


同时要提前制订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前预习新学期知识,通过预习,可以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从而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听课,尤其是自学时不懂的知识,更要注意老师的分析与推理。



难题支招


1


学生:一想到要开学,我就感觉情绪低落、迷茫、焦虑、紧张,该怎么办?


为你支招


开学在即,从寒假的放松状态切回开学的紧张状态,同学们出现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对这些情绪我们可以尝试着接纳它,允许它的存在。当我们遇到负面情绪时,不妨试试“SWTC”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吧。


Stop“停”——中断负向思维的扩展


首先闭上眼睛,把双手放到腹部做一个腹式呼吸,先用力把气吐出去,让肺部清空,再深深吸一口气,屏住三秒,再用力大口吐气。然后花一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件美好的事情。


Write“写”——勇敢表达负面情绪


拿出笔记本,将自己现在的不安、害怕、忧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写下来,并写下当下最困扰自己的无法解决的问题。


Think“思”——开启理智积极思考


在头脑中思索回忆一个自己曾经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回忆成功时的自信感受,激活自己的内在力量,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一定可以度过当下的难关。


Change“换”——换一种思路思考


再拿出笔记本来看一看,让我们换一种思路,带着积极的、自信满满的力量,重新再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分散注意力,找朋友将自己的不安讲出来,适当运动等等。


2


学生:一想到新学期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和困难就感到很害怕,不想去学校,该怎么办?


为你支招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开学后就能见到亲爱的同学、舍友,能听老师讲课,能学习到很多有趣的知识,是一件十分值得开心和有意义的事。


告诉自己“我很棒”,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想想学校的美好时光,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新学期的挑战,让自己对新学期充满新的期待。


3


学生:新学期感到很迷茫,该怎么办?


为你支招


制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对自己上个学期以及假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有哪些学科成绩和哪些方面是需要重点提升的,新学期有哪些必读的书籍和必须完成的事项等等。


对各方面进行规划,找准新学期努力的方向,设立目标,将大目标分割成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激发新学期的学习动力。


4


家长:快开学了,我比孩子还着急,越严格地管教孩子,孩子就越逆反,总是产生矛盾而吵架,该怎么办?


为你支招


假期中孩子的心态通常比较松弛,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焦虑情绪,不要过度传递焦虑情绪给孩子,同时在帮孩子收心的时候,避免强制和过于严厉,否则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勤于沟通,才能“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



5


学校: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你支招


1. 让心理健康课成为开学后的重要一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日常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增强自助互助求助的能力,理性面对“开学综合症”。


2. 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积极借助专业工具和手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


3. 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在开学时,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因未及时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


4. 加强心理辅导服务。做好常态化心理辅导服务,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辅导,为有心理需求的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并做好面向所在学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工作。


5. 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调适锦囊。从返校前准备、调整生理状态、主动调适心理、做好科学防疫等四方面,给学生提出建议,鼓励学生“开学遇见更好的自己”。


总之

孩子的“开学综合征”是正常现象

只要努力地调整

再配合家长机智地引导

老师科学地施教

就可以尽快“收心”

以更饱满的热情开始新的征程

新学期,让我们乘风破浪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