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1-4172902 | 成文日期: | 2021-12-30 |
文 号: | 发布时间: | 2021-12-30 | |
发布机构: | 文件有效性: |
为深入贯彻《省委平安贵州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创新“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意见>的通知》(省委平安组〔2020〕8号)《州委平安黔东南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黔东南贯彻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黄平县贯彻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委平安组〔202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州委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全力推进平安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平安黔东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栋楼宇、每户家庭,提高城乡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一体运行的有机整体,镇、村(居)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部”,是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综合体;“综治网格”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群众诉求处理、风险隐患感知的基本节点;“十联户”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群众抱团发展、联防守望的共治体。通过建立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三位一体综合运行体系,从根本上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全面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根据县级文件要求,到2021年6月底前,我镇镇村(居)两级要全部规范建设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一张网”服务管理、“十联户”模式全覆盖,努力做到小事不出联户、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中心,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努力创建“平安家庭”、“平安村居”、“平安新州”,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为“平安黄平”建设添砖加瓦。
三、组织领导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州、县政法委开展“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要求,成立新州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义平 镇党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刘红波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时宏金 镇党委委员、镇人大主席
副 组 长:夏显群 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彭 华 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
吴斯波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肖 勇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吴锡辉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廖深林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高安才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张 平 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
冯振刚 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吴治淮 社区工委书记
徐光英 社区工委副书记
向安林 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龙文武 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
余 昊 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
潘 冰 黄飘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杨兵荣 新州派出所教导员(主持工作)
成 员:王佩佩 镇党政办主任
廖应德 镇综治办副主任
潘荣华 镇综治办负责人
桂银凤 镇纪委专职副书记
张云海 镇计生办主任
潘胜英 镇妇联专职副主席
杨冬琴 镇社会事务办主任
古湘益 镇财政所所长
张发华 镇林业站站长
王娟娟 镇人社中心主任
赵定罡 镇安监站负责人
李小军 镇司法所所长
杨 炼 镇国土所所长
雷国强 镇水务站站长
杨昌盛 镇中心校校长
邓定祥 镇中心医院院长
邓 鑫 镇村建中心工作员
各村(社区)驻干、党支部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综治办,彭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潘荣华、彭蛟、张志华为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镇村(居)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
镇村(居)要加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标识,设立综合接待办公室,承接信访、矛盾纠纷、扫黑除恶、防处反邪、禁毒等“一站式服务”功能窗口,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实现“纠纷排查—纠纷调处—纠纷稳控”的全链条机制,积极构建非诉讼纠纷多元闭环化解机制。
健全支持婚恋家庭、土地山林、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疗卫生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入驻,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纠纷解决方式,提高调解工作法制化、专业化和公信力。定期组织基层组织、网格、联户长、治安积极分子等排查易引发刑事治安案件、群体性械斗、非访群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和治安稳定重点人员,定期召开进驻各部门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研判分析辖区内的平安建设和安全稳定形势,协调化解重点矛盾纠纷和隐患。定期安排领导干部参与接访,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诉求。
(二)建设综治网格化“一张网”服务治理运行体系。
1. 调整优化网格设置。按国标对已划定的网格全面审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确保全镇网格优化调整到位。每个网格要配备1名网格长,由村居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负责人担任;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网格员;社区、城乡接合部等治安复杂区域争取配备专职网格员,农村网格逐步配备专职网格员。
2.建立条块联动机制。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把网格“办小事、报大事”和部门“解难事、办实事”结合起来。镇综治办、新州派出所等部门负责的网格服务管理事项,应当按照规定办结并反馈,不能把部门承担的服务管理责任转嫁给村(居);对本部门委托网格承担的工作任务,应当对网格员进行业务指导,指导服务支撑;对本部门掌握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数据资源,应当与综治中心互通共享。
3.扩大充实网格力量。将网格内的有关协辅力量统一纳入网格管理,吸收吸取党员、村(居)干部、楼栋长、物业保安、退休职工、村老寨老、退伍军人等,不断强化网格工作团队,实现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应急管理、民生服务等工作“一网统筹”。
4.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在开展综治网格化工作中,不断完善镇、村(居)两级的综治网格化管理制度及网格员职责,不断学习吸收工作中的亮点,打造“一张网”服务治理工作细则,更好更优的开展群众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网格员从事违反法律法规事项、规定由行政主管部门承办的专业性事项、超出当地网格服务管理清单范围的事项。
5.加强网格巡查走访。网格员每个工作日对网格进行基本巡查走访,不少于2小时;每周对流动人口租住户、生活困难家庭、重点人员、特殊人群、重点场所等登门走访,并将走访情况登记入册、整理分类后每周上报镇综治中心,防止网格员坐堂办公、坐等群众上门等机关化倾向。各村(居)每周召开网格员民情分析会或工作碰头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讨论、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对超出村(居)办理权限的及时上报。
6.加强网格员考核。建立网格员工作考核细则、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从网格员中选拔村居“两委”成员的力度,为网格员提供工作上升通道及工作荣誉感。
(三)推广“十联户”联防守望、抱团发展模式。
1.科学划分“十联户”基本单元。各村(居)在原先的“十户一体”工作基础上,继续研究本村(居)“十联户”单元划分的科学性,不仅仅依据集中居住原则,还要考虑“先富带动后富”抱团发展模式等。
2.规范明确“十联户”单元职责。联户长在网格员的联动配合下,围绕和谐稳定、增收致富,组织联户群众开展“十联”,努力将“十联户”单元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初始、化解在萌芽状态。
3.建立网格衔接联动机制。联户长要担负起村(支)两委、网格员与住户的沟通桥梁和联接纽带作用。联户长要及时把本联户单元内发生的各种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反馈给村(支)两委、网格员,确保村(支)两委、网格员及时掌握本网格情况。
4.建立治安共商机制。建立“警民议事会”,由片区民警召集辖区治安积极分子、村老、寨老、退休老干部、单位代表、网格员、联户长等每月召开1-2次治安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每月要召开一次联席会,研究需要由多个部门协商解决的群众困难。
五、强化保障
镇属各部门、村(居)要充分认识坚持和认识贯彻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纳入本年度工作总体规划,摆上重要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贯彻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结合我镇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细化方案,进行责任分解,形成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附件:1.网格化管理工作任务清单
2.“十联户”户长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