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晨雾还未散尽,上塘镇木江村的田间地头已奏响春耕序曲。在上塘镇木江村玉米前胡套种基地,60余位村民正在田间躬身劳作,锄头与泥土碰撞的闷响,混合着新翻土地的芬芳,440余亩前胡田泛着新鲜泥土的气息,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
“我们以每亩700元的价格,在木江村成功流转了440余亩土地,专门用于‘玉米+前胡’的套种。当前,每天的用工量稳定在60人上下,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80亩的种植任务,预计到4月底,就能完成全部前胡的种植工作。”基地负责人胡天惜介绍道。据了解,前胡会在来年2月份迎来采收季,预计每亩产量可达500公斤左右。
上塘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解释道:“这种科学套种的模式,不仅不会对中药材的产量产生影响,还能额外收获一季玉米,真正做到一地‘双丰收’。在中药材田地里套种玉米,二者的生长互不冲突。前胡前期生长较为缓慢,完全不妨碍玉米生长。不仅如此,玉米还能起到遮阳作用,有效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蒸发,有利于药材出苗整齐、生长旺盛。同时,玉米根部共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提升土地肥力,待玉米收获后,能进一步促进中药材的茁壮生长。”
前胡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痰止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痰热惊狂等病症。随着前胡市场价格的逐步提升,木江村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立足本村优越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积极与贵州省金草海药材有限公司对接,成功引进规模化种植项目,并与神舟药业签订了收购合同。这一举措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的机会,更为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展现出一片大好“钱景”。
正在基地务工的木江村村民张秀雅笑着说:“我家有15亩土地流转出去种前胡了,在基地干活,每天还能有100元收入呢。真心希望村里的药材基地能越办越好,这样我们的收入也能跟着水涨船高。”张秀雅的话语,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近年来,上塘镇始终秉持“一株药草激活乡村振兴‘整盘棋’”的产业发展理念,大力推行“生态立体套种”模式。通过科学搭配不同生长周期的作物,利用高矮作物间作、深浅根系互补等方式,实现了“多位一体、一地多收”的目标。这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和光照资源,又提高了土壤肥力,达成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过去的单一种植模式,逐步迈向如今的多元融合发展,药材产业已然成为撬动上塘产业振兴的有力“绿色杠杆”,开辟出一条生态富民的崭新道路。中药材的淡淡清香,不仅在田间地头肆意飘散,更深深浸润着村民们的美好生活。下一步,上塘镇将持续深入挖掘中药材产业潜力,助力更多乡村依靠这些“苦药材”,过上甜蜜富足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