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又到了收谷子的季节,在黄平县上塘镇,农民们又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放眼望去,沉甸甸的谷穗在田间随风摇摆,掀起阵阵金色的谷浪。连日来,上塘镇8000亩水稻迎来收获季,为确保颗粒归仓,稻田里收割机开足马力,全力收割。
走进上塘镇明星村王忠明的谷子地,成片的谷子长势喜人,金黄饱满的谷穗含蓄地低下了头,村民们正手握镰刀忙碌地收割,好一派喜悦的丰收场景。不远处的稻田里,脱粒机器正在轰鸣运转,金灿灿的小米瞬间从机器中脱粒而出,芬芳的稻米香溢满了那片田野。
“每年9月份,上塘镇的稻米就到了成熟期。再过一个星期时间,谷子就收割完毕了。”上塘镇党委组织委员陈治良向笔者介绍,进入9月下旬,谷子的收割工作基本接近尾声。在打谷现场,村民们将谷穗从机器的一端喂入,谷子顺着传送带进入入料口,经过轰鸣的滚筒,谷穗脱粒与茎秆分离,完成脱粒后分别排出。
“脱粒的谷子运回家后还要再进一步清理筛选,被工人送往空旷地摊开晾晒后留下的精品。”“今年推广晶两优稻米,口感香品质好,不愁销路。”为树立品牌,明星村成立优质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村党总支挂帅,采取产销一体化模式,农户自愿加入,从育苗到包装销售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既省心又省力。同时,对稻米的产品包装进行规范,对包装盒、产品标准、文字说明等内容逐项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更统一、更精美、更规范,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链。
明星村党总支书记王仲菊说:“趁这几天好天气,我们人工、机器一起上,大家相互帮助,争取水稻颗粒归仓。”
今年,上塘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水稻8000余亩,通过防病治虫、引水灌溉,水稻获得丰收,平均亩产水稻超过500公斤。截至目前,全镇已收割水稻6000多亩,并积极开展油菜等秋冬种作物的种子、育苗、肥料等农用物资的发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