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个家庭的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国泰民安的必备条件。
近年来,平溪镇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在“问、说、议、办”四个环节上狠下功夫,让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近期平溪镇以“家和万事兴”为理念,组织离任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人员、“妈妈团”、人民调解员等组成一支金牌调解队伍,打造集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心理咨询疏导、法律信息咨询、妇女维权、老年人儿童关怀衔接为一体的全功能金牌调解室,调解员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金牌、铜牌、银牌、一般调解活动。今年以来,金牌调解室共参与矛盾纠纷调处15起,调解成功15起,化解率100%。
金牌调解室设计上以“依法调解 构建和谐”为主题, 以“理”为调解氛围、以“和”为工作目标,配置相关宣传标语,有利于当事人在调解时处于一种情绪稳定的状态,降低矛盾双方对抗情绪,实现矛盾化解。同时,金牌调解室调解员均有在基层工作或者生活的经历,群众工作经验丰富。针对工作时间无法参加调解的当事人,调解员还可采取“线上”模式,灵活运用微信、短信、人民调解平台等工具,随时随地与当事人沟通。
调解是一门艺术,调解是在调节个人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对行为的控制过程,它不仅要求调解人员具备法律知识,也应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为调解的实现提供具体运作方法。了解及掌握心理学,有助于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调动个体趋利避害的本能,将纠纷化解于萌芽,并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调解矛盾纠纷。调解员要结合本地实情,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对民风淳、民情浓的地方,重点以预防为主,突出调解工作的感化性与感召力;对矛盾重灾区,要采取“主次分明、各个击破”的调解战略,找准矛盾纠纷的根源及症结,“触类旁通、对症下药”,有效控制矛盾蔓延及激化。金牌调解室要达到法制宣传相结合,作为一个重要法治建设项目去实施,作为群众性教育实践性活动的有益载体去开展,要健全调解组织网络,掌握准确的纠纷信息,要完善调解方案及制度,落实“以奖代补”机制, 要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提升群众法律意识,让群众在遇到矛盾纠纷时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自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