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14349/2023-1070329 成文日期: 2023-04-26
文 号: 发布时间: 2023-04-26
发布机构: 文件有效性:

关于印发《浪洞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字体:

各村、镇属各部门及垂管单位

    现将《浪洞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浪洞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23-2025年)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需要将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来思考、来谋划、来布局,充分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于统筹浪洞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基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推进产业振兴的决策部署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要求,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核心,以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和扶持经济强村为重点,大力开展四联双增工作,全面推广三社联建”“新三变等经验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集体经济组织薄弱、发展缓慢、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困难等问题,用足内力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广借外力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压实责任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素,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实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目标纲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不仅要靠各类政策来支持,更要进一步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示范带动。要从建强村党组织的高度,及时吸纳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及部门掌握专业技能的农村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序列,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他们更好地带领村内群众,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坚持因地制宜。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纲要任务。

——坚持村为主体。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作用结合各村实际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打造一村一特、一社一品,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坚持群众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群众参与,落实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调动农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实现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发展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浪洞镇紧紧围绕四新主战略,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广四联双增做法,结合自身资源不断释放优势,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实现双增收一是依托坝区水资源优势,切实加强淡水养殖建成淡水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600余亩,带动群众水产养殖1200余亩,实现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同时依托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优势,以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模式,积极发展山区经济。二是依托地理优势,做强农业特色产业。2022年完成食用菌产业园第四期加工厂房建设,新建大棚200个,新增种植面积300余亩,现种植面积达1135亩。产业园全年生产菌棒2000万棒,年产值达4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个,带动群众年增收2万元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玉米、高粱等作物种植,积极申报环保项目,切实解决白酒酿造小作坊存在的污水治理问题,让农村更加美丽、农民更加富裕。三是依托绿水青山,做强康养旅游产业。积极打造浪洞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有效带动了温水塘村农家乐的发展,现正常经营的农家乐就有7家。积极推进云上有山综合体,以影视为核心,成功拍摄《一生交给党》《春晖使者》等多部影视作品;以黄金芽为产业支撑,全年共采收茶叶200公斤以上;通过打造沉浸式影视营”“亲子茶园采摘游等创新扶贫农文旅模式,吸引游客自行带动市场,2022年累计收入200万元以上,带动100余人就业,带动群众年增收1万元。    

三、目标纲要任务

通过年努力,全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所有村达到有集体经营项目、有承接主体、有保底收益的三有目标纲要。力争到2025年底,全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5%以上。部分年度目标纲要为:

2023年底,总结推广四联双增试点工作经验,通过四联双增工作推动村党组织组织力明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实现村两委领办或主导的合作社、产业链组织工作全覆盖,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100%。建立1个特色产业经济组织党建示范点;全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万元以上的比重50%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比重达到11%以上

2024年底,进一步巩固提升全两委领办或主导的合作社、产业链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全面铺开四联双增工作,持续打造特色产业经济组织党建示范点;全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以上万元以上的比重达到80%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比重达到13%以上

2025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8%以上

、发展路径

(一)资源开发。对未承包到户的耕地、林地、水面和四荒地等集体资源,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开发。资源性资产较多的村,可以利用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小型水利工程、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等项目,将闲置资源变为利用资源,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收;鼓励采取租赁承包或吸收其他资金参股联合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集体收取承包费和租金。鼓励农民用资源、资金、资产等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经济增收。

(二)资产盘活。将集体所有的办公用房、厂房、机器设备等闲置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公开招投标,对闲置资产进行处理,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镇政府所在村要充分盘活村级集体闲置的各类房屋、机械设备等资产,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或出租获得收入。政府投资形成的农村饮水、小型灌溉、垃圾处理、文化娱乐、房产物业等资产,交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持有和具体管护,努力实现村级集体增收。

(三)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布局,确定适宜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围绕淡水养殖、食用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特色农林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和有发展愿望的农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力争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市场前景广阔、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其他特色配套产业,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产业项目覆盖、年年有产业分红收入。

(四)服务创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劳务队、服务公司等服务实体,或与农机合作社、农技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集体承接一批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使用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要求不高的建设项目。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投资主体,为农村一、二产业发展提供生产经营的专项服务和配套性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五)乡村旅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森林温泉等自然景观云上有山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具有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拓展农林多种功能,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农耕体验、生态体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或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拓展配套业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股份合作。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其他经济组织开展股份合作。各村以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闲置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械、农业基础设施和村集体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以及货币资金入股或者参股农民合作社、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经营;支持乡镇、村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限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多要素的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产业布局

永康村重点发展产业+旅游业围绕淡水养殖、油茶种植、“云上有山”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浪洞村、松洞村、勤龙村、后寨村等坝上村重点围绕食用菌龙头企业优势和淡水养殖发展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

)温水塘村重点利用温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四)桦稿村、花院村作为山上偏远村,重点围绕生态振兴,发展一批生态绿色产业

(五)管桐村、平磨村大冲村作为农业村,围绕特色精品水果、折耳根等农产品种植、肉牛养殖、酿酒等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产业

六、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奖补。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确保行政村的正常运转。

(二)给予金融支持积极推进“党建金融联盟”,充分发挥组织共建优势,组织开展联合“帮扶”活动,切实找准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积极投放贷款,把更多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村集体经济“添砖加瓦”,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注重项目倾斜。积极申报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东西部协助项目、整合资金项目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促成一批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强化用地保障。用足用好农业用地政策,促进村集体经济有序发展。严格界定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范围,引导发展产业用地合理选址,分类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做好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用地合理需求保障服务。

)强化人才支撑。要健全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努力建设一支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的本土人才队伍。注重加大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农民大学生等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鼓励和引导他们投身乡村振兴。鼓励专家下沉一线指导,精准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驻村包村,帮助农村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党委书记切实履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组长职责,研究部署、督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谋划部署,创新举措、积极作为,全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提档晋级,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纲要圆满完成。

(二)加强监督管理。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列为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日常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收入情况进行分析调度,督促抓好落实。同时,严肃工作责任,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相关人员予以严肃问责

(三)加强考评激励。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村干部年终考核硬性指标之一,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探索村集体经济分红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加强跟踪问效。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效益分析和评估,认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又要又快发展。

)加强总结宣传。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破常规加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的创新力度,深挖在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加强总结提炼,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可看、可学、可比的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