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洞镇:马铃薯变身“黄金豆”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发布时间: 字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五月的阳光洒在黄平县浪洞镇后寨村的田野上,一幅丰收的繁忙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后寨村马铃薯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有的弯腰刨土,有的仔细分拣,还有的麻利装袋。新出土的马铃薯圆润饱满,在阳光下泛着金黄,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更凝聚着村民们的勤劳汗水。


“这几天趁农闲时来基地干活,一天100元,除了务工,我还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基地,实现了一亩土地两份收入。”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刘光敏一边忙活,一边高兴地跟笔者算起了收入账。像她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马铃薯产业不仅让土地“活”起来,更让农闲时节变成了增收的“黄金期”。


俗话“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要让马铃薯既高产又优质,可不是简单种下去就完事的门道。“我们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保持合理株距,精准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这才有了今年的好收成。“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张雄鹏介绍道。


据悉,浪洞镇后寨村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是‘徽薯1号’,依托坝区肥沃且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加上高效种植技术管理,今年的亩产可达5500斤。这些优质马铃薯将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走进更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后寨村通过‘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村民流转土地,采取订单式农业生产方式开展示范种植,让产销对接更顺畅,市场价格更有保障。后寨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兴自信的说道:“今年后寨村种植马铃薯60亩,预计亩产5500斤左右,按市场价0.7元每斤计算,产值约为23万元,此外,基地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实现产业与惠民双赢。”


近年来,后寨村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马铃薯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金豆子”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提升”。

下一步,洞镇后寨村将依托地理区位优势,扩大马铃薯集体种植规模,打造特色农产品“金招牌”,持续用马铃薯产业绘就更绚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美好图景在黄平不断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