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镇:“三位一体”织密未成年人安全防护网

发布时间: 字体:

今年来,旧州镇创新探索“巡、护、育”三位一体模式,通过暑期水域“巡”出安全古镇夜色“护”就安宁宣教浸润“育”出防线织密未成年人安全防护网,为古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构筑起坚实屏障

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守护暑期“生命线”。暑期是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旧州镇水系丰富,河道、水库、池塘众多,防溺水工作形势严峻、责任重大。精准部署,压实责任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暑期防溺水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成立工作小组,制定详实方案,明确各村(居)、学校、相关部门职责,形成“镇统筹、村落实、部门联动、家校协同”的工作格局。常态巡查,筑牢防护墙。组织各村(居)成立由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常态化防溺水巡逻队15支,对辖区内所有危险水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风险台账,累计登记山塘水库等重点水域点43处,在重点水域设立醒目警示标识60余块,并配备简易救生设备(如救生圈、竹竿、绳索)35套。巡逻队聚焦午后、傍晚等溺水易发时段,增加巡逻频次和密度,对在水域附近玩耍、游泳的青少年进行及时劝离和教育警示,做到“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水域生态保护,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在美化水域环境的同时,系统清除安全隐患,加固防护设施,营造安全、美丽的亲水环境。

点亮“夜巡”平安灯,净化成长“环境圈”。旧州古镇街区繁华,夜间经济活跃,酒店、台球厅、烧烤夜市摊等场所集中,针对这一特点,旧州镇创新推出“夜巡守护”专项行动,整合派出所民警、党员干部、村干、网格员等力量,组建40名队员组成的8支古镇夜巡队1支由5个村居组成的村级联合夜巡队高频次、全覆盖巡逻。夜巡队每晚定时、定点、定线路开展安全巡逻,制定标准化巡逻路线2条,重点覆盖古镇核心街区2条、娱乐场所聚集区2处及周边背街小巷4条。巡逻时间着重覆盖学生放学后、夜间消费高峰时段。今年来,累计开展夜巡150余场次,出动队员2500余人次。重点场所严查严管。辖区内30家酒店、宾馆、民宿、客栈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规定(查验身份、询问监护人、联系监护人、记录报备、可疑报告),严防违规接待。对酒吧、KTV、台球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严查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售烟售酒等行为。对烧烤夜市摊等人员复杂场所,加强治安巡查,及时处置酗酒滋事、噪音扰民等问题,净化周边环境。建立台账与联合执法。建立重点场所管理台账,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开展突击检查和联合执法行动7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形成强大震慑力。通过高频次、显性化的巡逻,有效挤压不良行为空间,为未成年人夜间活动构筑坚实安全屏障。

构建“大宣教”同心圆,浸润心灵“防护林”。保护未成年人,预防为先,教育为本。旧州镇坚持将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教体系。家校社”协同发力。以学校为主阵地,将未成年人保护(含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纳入全镇X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常态化安全教育课程,覆盖率100%。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召开家长会,明确家长监护责任,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能力。创新载体,精准滴灌。利用周六赶集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人流聚集时机,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1700余份,播放警示视频。组织“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法律明白人、青年志愿者进村(居)、进校园开展专题宣讲。创新运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村(居)广播(苗汉双语)、宣传车等载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送到千家万户。文化浸润,特色引导。结合古镇文化特色,将未成年人保护理念融入文艺演出等活动中。利用古镇文化场馆、红色教育基地、低空飞行基地等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