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黄平县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载体、以创新服务为动力,落实“三个到位”,切实推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做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一、夯实民生福祉,组织保障到位,落实公卫服务“全覆盖”。为扎实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黄平县推行“1+2+N”工作制度,明确重点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结果运用,有效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落实。一是制定1个工作方案。近年来,我县强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融合,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制定《黄平县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患者、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实施管理服务,全面提升预防和救治能力,促进医防融合发展。二是落实2项长效机制。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管理,我县建立健全项目“质控管理+绩效评价”长效机制,采取“线上+线下”数据质控、“季度+年度”绩效评价等方式,督促、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要求认真履行职能,规范服务行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档案“真实、规范、有效”。三是强化N个部门合作。我县打造“一盘棋”思想,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让所有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参与其中,采取“组织领导+业务指导”、“县级干预+乡村服务”等举措,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卫生健康局联合县财政局,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工作;两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县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等单位,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组织指导、绩效评价、质量监测、人员培训、县级干预等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落实基层“网底”职责,对服务对象开展常态化服务管理。通过凝聚部门合力,助力基层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立足医防融合,优质服务到位,推动公卫服务“全周期”。黄平县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抓手,建立“三个一”服务模式,努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一是组建一支高质量服务团队。为提升壮大“健康管家”队伍,黄平县建立以医共体牵头医院为主导、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健康管家”团队,在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对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按规范要求提供服务,对全县所有在管的大病和慢性病对象落实医疗服务闭环式、跟踪式、持续式管理,其余人群纳入常规监测,每年至少提供1次健康指导。同时培训“明白人”,让群众知晓现行政策和已享受到的服务,有效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目前,全县共建立县乡村三级“健康管家”团队49支,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9万余人,高血压患者已管理2.17万余人,管理服务率95.4%;糖尿病患者已管理0.6万余人,管理服务率95.5%;肺结核患者已管理0.013万余人,管理率100%;社区在册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0.13万余人,健康管理率92.41%。二是升级一套高质量服务设施。近年来,我县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智慧医疗“一张网”,以数据共享、资源互助为基础,将传统医疗模式注入数字“生命力”,创新打造“5G+智慧医疗”项目,主要包含医共体“智慧影像诊断中心”、“智慧病理诊断中心”、“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心”、全民健康信息系统,5G智能巡诊车、健康背包、办公云桌面、云视讯、健康小屋等设施设备,形成“公卫+医疗一平台多功能”的全流程服务,为推动医防融合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创新一套高质量服务模式。我县依托医共体建设,制定《黄平县高血压糖尿病县乡专科共建实施方案》,创新打造医共体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心,配备高血压糖尿病县乡专科共建县级防治骨干11人、基层防治骨干17人。各医疗机构继续推行“健康背包”行动,探索“特色专科+健康管理”模式,因地制宜挖掘自身优势特色,按群众就医需求开展“家庭式”“流动式”“暖心式”等个性化医疗服务。积极推行一县一试点医共体慢病健康管理改革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形成一条“防—治—管”全链条医防融合服务模式。
三、提升群众满意,培训宣传到位,实现公卫服务“全链条”。黄平县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提升“三个力度”,用实际行动促进医务人员与人民群众间的双向交流。一是提升“硬实力”。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等模式,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业务培训”“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乡村医生培训”、“基层岗位大练兵”等,统筹开展和举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基层人员文化素质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整合县域内医疗人才资源,积极培育选树一批优秀基层医疗机构“带头人”。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医务人员线上线下培训5000余人次。二是提升“宣传力”。依托健康黄平建设,各医疗机构积极组建健康宣讲团队,采取“集中+上门”“流动+定点”“讲座+义诊”等方式,深入社区、学校、村居等开展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控、中医药保健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为群众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传授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环境,引导群众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树立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素养,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实现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健康素养不断提升。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4万余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0.2万余次,更新宣传栏0.1万余次,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0.9万余次,受益人数2.3万余人次。三是提升“信任力”。通过向群众公布家庭医生团队联系方式,让群众能主动、直接、快速与家庭医生取得联系,方便群众咨询健康问题、预约诊疗服务等,搭建起群众与医务人员的沟通“桥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