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降雨增多,野生菌进入生长旺盛期,为有效预防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黄平县人民政府食药安办预防野生菌中毒做如下预警提示:
一、广大群众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的野生菌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和社会流传的鉴别有毒野生菌的方法。
二、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农村集体聚餐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各餐饮经营单位从事餐饮服务过程中,不得购买、加工和销售有毒或不熟悉的野生菌。要建立并熟练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采用安全的烹调方法加工野生菌,并做好留样备查工作,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广大消费者应选择有合法经营资质的餐饮单位就餐,谨慎食用野生菌。
四、各类农(集)贸市场、交易市场开办者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禁来历不明、难以辨识的野生菌进入市场销售,督促经营者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同时,要加强对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
五、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产生幻觉等疑似食物中毒反应时,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或立即前往附近医疗机构就诊;在等待救治过程中,应当迅速采取简易方式催吐,尽量保留中毒发生前食用的野生菌样品及呕吐排泄物,以备专业机构检验后供医疗救治参考。
在此,提醒广大居民朋友,要健康饮食,珍爱生命,远离有毒野生菌,守护生命健康。
常见蘑菇中毒类型
一、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毒。一般在进食6~24小时发病。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中毒性肾损伤,少数可伴有肝损害,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肝转氨酶升高等,严重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如灰花纹鹅膏和拟灰花纹鹅膏,含有鹅膏毒素,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常出现假愈期,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导致死亡的种类。该菌与贵州人俗称的草鸡枞、茅草菌、芝麻菌、伞把菇等蘑菇外观非常相似,从外观形态上很难辨识。一旦将这些蘑菇混采食用,就会引起中毒事件。
二、急性肾衰竭型蘑菇中毒。一般在进食6~24小时发病,如欧式鹅膏、假褐云斑鹅膏。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中毒性肾损伤,少数伴有肝损害,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肝转氨酶升高等,严重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三、横纹肌溶解型蘑菇中毒。在我国主要是由亚稀褶红菇引起。一般在进食毒蘑菇15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6-12小时后出现全身无力明显、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伴全身疼痛、血尿或酱油色尿、肌肉痉挛性疼痛、肌酸激酶急剧增加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表现,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这些“野果子”也要当心
1.银杏果
银杏果实含有氰苷、银杏酚、银杏酸等物质,生食或过量食用,轻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重者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真要食用,一定要去除表面绿色表皮及胚芽,并且要充分加热煮熟。成人食用量一天不超过10颗,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最好不要食用。
2.马桑果
马桑果含有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毒素等,可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
频繁抽搐可致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其他如肺、肝、心、肾等脏器亦受损害。因其外形与桑葚相似,容易被误食而引起中毒。
除了“野果子”
还要当心这些“野菜”
秋葵&曼陀罗
秋葵:可食用。具有较高食用及经济价值。
曼陀罗:有毒!别名洋金花、山茄子、曼达、曼荼罗等,作麻醉等药用或用于观赏。中毒后轻者主要表现为口、咽喉发干,吞咽困难、瞳孔散大、心率增快、行为异常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血皮菜&化儿草
血皮菜:可食用。川南地区常见菜肴为血皮菜炒猪肝。
化儿草:有毒!民间俗称“见肿消、血当归”,既往民间做堕胎用,有活血化瘀功效。叶边缘有卷齿,比血皮菜更修长,中毒后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芋头&滴水观音
芋头:品类繁多,芋质细软,多为粘质和粉质,富含多种营养素。
滴水观音:全株有毒!以茎干最毒,根、茎中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有毒,如果不小心误食或接触,可出现舌喉发痒、肿胀、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出汗、肠胃烧灼痛等,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
金银花&钩吻花
金银花:可食用。正名忍冬,因花开初为白色,后转黄而得名金银花,为清热解毒良药。
钩吻花:有毒!别名胡蔓藤、断肠草、烂肠草、朝阳草等。其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致死。
注意事项
记住三点知道不能吃的,不吃!不知道是否能吃的,不吃!感觉能吃但不确定的,不吃!